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指南与解读

  • 儿童扁桃体腺样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规范化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正>扁桃体手术在公元1世纪就有记录,从最初粗暴切除到20世纪的精细剥离,并发症和出血大为减少。而最早的腺样体手术则为19世纪60年代由丹麦医生Hans Wilhelm Meyer实施的。20世纪90年代开启了直视下腺样体手术新时期。进入21世纪,基于剥离原理的电刀、激光、等离子射频消融等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方式得到了推广和普及。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利用超低频率100kHz射频交变电流激发氯化钠递质形成等离子体,直接作用于靶组织,打断组织细胞间的分子键,使之裂解和气化,其工作温度维持在40~70℃,有效降低了正常组织的高温损伤,符合微创的理念。因其切除的精准性和低出血量等优势,正为越来越多的业界同道所推崇。

    2021年03期 v.35;No.503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论著——临床研究

  • 不同性别的OSAHS患者临床特性的研究

    余蕾蕾;章榕;李进让;

    目的:探讨OSAHS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4499例OSAHS患者经PSG监测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测评,按OSAHS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对男、女性患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行亚组分析。结果:女性OSAHS患者ES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8.0(4.0,13.0)低于男性10.0(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男女性患者E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AHI为22.8(11.6,43.1),明显低于男性35.7(16.5,61.3);女性患者较男性年龄大,颈围小,BMI小,LSaO_2更高(P<0.05),且上述差异在重度组中最为明显(P<0.05);男女性患者在OSAHS轻、中、重度组中分布比例均有差异。结论:男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日间嗜睡程度、颈围、BMI、LSaO_2、睡眠时间及OSAHS严重程度均有不同,提示OSAHS发病具有性别差异,临床上应更重视女性的不典型症状,从而积极干预,改善其预后。

    2021年03期 v.35;No.503 20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 等离子及内镜系统辅助下口内径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疗效分析

    龚霄阳;卫亚楠;林子萍;乔明哲;董伟达;徐进;陈海兵;陈曦;

    目的:探讨在等离子及内镜系统的辅助下口内径路咽旁间隙肿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和(或)MRI检查,均在等离子及内镜系统辅助下进行口内径路手术。术后密切随访,随访时间为8~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结果:2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共18例(90%),恶性肿瘤2例(10%),肿瘤最大直径(4.4±1.6) cm,手术时间(79.00±30.03) min,术中出血量(23.63±22.20) mL,术后疼痛VAS评分2.8±1.4。17例完整切除,3例术后复发,包括1例滑膜肉瘤远处转移后死亡患者。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神经纤维瘤出现声音嘶哑,1例神经鞘瘤出现伸舌偏斜。结论:等离子及内镜系统辅助下口内径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具有颈部不留瘢痕、患者易于接受、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特点。但对原发恶性病变,广泛或高度血管化的病变,肿瘤位于颈内动脉外侧、上极与颅底距离小于2 cm或向外侧侵犯腮腺深叶,术前或术中考虑多形性腺瘤较大无法完整切除时,仍建议行外部入路手术。

    2021年03期 v.35;No.503 20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 冷热气灌注顺序对冷热试验结果影响的研究

    温超;邓巧媚;刘强;韩曦;李姗姗;陈太生;王巍;

    目的:研究冷热试验冷热气灌注顺序对试验结果是否存在影响,为冷热试验的规范和质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视频眼震图和冷热气刺激仪进行冷热试验。将健康志愿者30例(60耳)分为两组,每组15例(30耳)。第1组先进行冷气刺激再行热气刺激(先冷后热组),第2组先行热气刺激再行冷气刺激(先热后冷组)。观察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冷热气试验不同灌注顺序下的眼震最大慢相角速度(SPV)、半规管轻瘫(CP)和优势偏向(DP)的差异。结果:先冷后热组和先热后冷组受试者诱发眼震强度相近。两组受试者SPV值组内分析,同侧耳不同温、同温不同侧耳诱发眼震强度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SPV值组间分析,同侧耳的相同及不同温度刺激诱发眼震强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CP值组间分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DP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热气不同灌注顺序对冷热气试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冷热气刺激顺序并非冷热试验的规范和质控研究方向。

    2021年03期 v.35;No.503 209-21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286例三种重建材料Ⅱ型鼓室成形术听力比较分析

    岳波;王曦;张婵娟;乔燕;杨润琴;宋勇莉;查定军;陈阳;邱建华;

    目的:探讨自体砧骨、耳廓软骨及钛质部分人工听骨(PORP)三种重建材料行Ⅱ型鼓室成形术对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耳廓软骨、自体砧骨和钛质PORP重建听骨链的286例Ⅱ型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组患者手术前后0.5、1、2和4 kHz的气骨导差(ABG)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比较其术前术后的听力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自体砧骨组161例,术中用自体砧骨塑形后连接镫骨头和锤骨柄;PORP组95例,术中植入PORP;软骨组30例,采用耳廓软骨片直接加高镫骨。自体砧骨组0.5、1、2、4 kHz和软骨组及PORP组0.5、1、2 kHz各频率术后ABG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软骨组和PORP组4 kHz手术前后ABG无明显差异(P>0.05)。自体砧骨组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骨导高频下降,其余患者骨导听阈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自体砧骨组有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自体砧骨组和软骨组术后各有1例暂时性眩晕,术后自体砧骨组、软骨组及PORP组分别有5例、3例及11例再穿孔,PORP组有1例听骨脱出。结论:Ⅱ型鼓室成形术可以选择自体砧骨、耳廓软骨及PORP作为重建材料,其听力重建效果相仿。自体砧骨、耳廓软骨作为重建材料经济性更佳,PORP植入技术要求最低、适用面最广,但仍有一定的听骨脱出的风险。

    2021年03期 v.35;No.503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 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朱梦迪;高学欢;朱壮;胡晓清;刘济生;周慧;

    目的:探讨鼻呼出气一氧化氮(nNO)无创检测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82例CRSwNP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组织病理中嗜酸粒细胞浸润程度将病例组分为嗜酸粒细胞性CRSwNP(Eos CRSwNP)组和非嗜酸粒细胞性CRSwNP(non-Eos CRSwNP)组。使用瑞典NIOX MINO仪器检测nNO水平。用t检验、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分析比较临床症状主客观评分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nNO测定在CRSwNP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Eos CRSwNP组患者的nNO水平明显低于Non-Eos CRSwNP组患者[(143.9±106.2)×10~(-9) vs(228.3±109.2)×10~(-9),P=0.000 9]和对照组[(143.9±106.2)×10~(-9) vs(366.5±88.0)×10~(-9),P<0.000 1]。(2)与非特应性患者相比,特应性患者表现出更高的nNO水平(P<0.05)。(3)ROC分析表明nNO对Eos CRSwNP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939),对non-Eos CRSwNP的诊断具有中等的预测价值(AUC=0.83)。而nNO对CRSwNP分型的鉴别有中度的预测价值(AUC=0.710)。(4)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nNO与CRSwNP的分型存在相关性,OR及其95%CI分别为1.007(1.003~1.011),P=0.001;1.010(1.003~1.016),P=0.002。nNO联合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VAS评分对CRSwNP分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AUC=0.894,95%CI=0.807~0.951,P<0.000 1,敏感度76.74%,特异度89.74%)。结论:nNO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及区分CRSwNP亚型。将nNO、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和VAS评分三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在临床上预测CRSwNP分型。CRSwNP患者的特应性状况影响nNO的水平。

    2021年03期 v.35;No.503 216-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 31例成人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疗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陈小燕;孙钰博;鞠建宝;郑莹;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计算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3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死亡7例,其中因单纯颅脑侵犯死亡4例,因同时合并远处转移(肺和脊髓)死亡3例,平均生存时间40.7个月。颅脑侵犯(P=0.035)、年龄≥60岁(P=0.042)、Ki-67≥20%(P=0.018)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推测T分期和改良Kadish分期的增加也是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初次手术患者1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72.5%,1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8%和33.6%。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行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术后常见复发转移,死亡率较高。高龄、颅内侵犯和Ki-67≥20%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我院初次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及病变局限鼻腔鼻窦是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

    2021年03期 v.35;No.503 224-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论著——研究报告

  • CDH23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先天性非综合征性耳聋

    刘晓宙;陈森;孙宇;孔维佳;

    目的:研究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NSHL)患儿的致病突变基因。方法:以2例临床诊断为NSHL的姐妹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3~5 mL外周静脉血,建立基因组DNA文库,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突变检测,测序结果和人类基因组序列(GRCh)37/hg19进行比对,锁定该患儿可能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儿父母进行相关突变位点的验证,最终确定该患儿的致病基因;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结构三维建模等手段,分析复合杂合突变的致病机制。结果:该患儿致病突变定位于10q21-q22的CDH23基因,由c.1343T>C和c.7991_7993delTCA两个位点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致病;患儿父母为单个突变的杂合携带者。结论: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遗传性聋患儿致病基因突变进行筛查,结合父母基因测序结果,可明确耳聋患儿具体致病基因突变;通过多种致病分析方式,可以尝试解释复合杂合突变的致病原因。

    2021年03期 v.35;No.503 229-23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 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曹海南;宋玲玲;蒋雯;高娴;苏俊;范洪江;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继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与原发性BPPV手法复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92例BPPV患者分为突发性聋伴BPPV组(64例)和原发性BPPV组(328例),所有患者均经位置试验确诊为BPPV,行手法复位后1周,评估其疗效。结果:突发性聋伴BPPV组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评估,治愈42例(65.62%),症状改善18例(28.12%),无效4例(6.25%)。原发性BPPV组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评估,治愈324例(98.78%),症状改善3例(0.91%),无效1例(0.30%)。手法复位治疗1周后,突发性聋伴BPPV组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原发性B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原发性BPPV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治疗,疗效优于突发性聋伴BPPV患者。

    2021年03期 v.35;No.503 234-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8K]
  • 影响重度气管狭窄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何婷;朱文颖;江远明;陈沛;蔡谦;

    目的:探讨影响重度气管狭窄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重度气管狭窄患者资料,均行袖状切除狭窄段气管,端端吻合。对患者气管狭窄部位、切除气管长度、狭窄程度、瘢痕体质、糖尿病、胃食管反流病等6个因素与术后拔管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成功拔管23例,其中19例一次性拔管,4例经支撑喉镜切除肉芽组织后成功拔管。单因素分析表明气管狭窄部位、切除气管长度、瘢痕体质、糖尿病、胃食管反流病是影响重度气管狭窄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各个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系数分别为2.857、1.761、3.123、-1.066、3.545。结论:气管狭窄部位、切除气管长度、瘢痕体质、糖尿病、胃食管反流病是影响端端吻合术治疗重度气管狭窄拔管率的危险因素,其中狭窄部位、切除气管长度、瘢痕体质、胃食管反流病对手术预后的影响更显著,术前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2021年03期 v.35;No.503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 儿童头面部局限性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点分析

    明澄;娄凡;林垦;曾文娟;孙美华;高丽;卫静娟;马静;

    目的:探讨儿童头面部局限性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儿童头面部局限性LCH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时间、发病部位、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结果:1例鼻背部病变初诊为慢性炎症,经过反复手术病理确诊;6例单纯头面部包块,无疼痛及红肿症状;1例颞部肿块并对侧耳道流脓。5例单纯手术切除病灶;3例手术切除病灶,病理确诊后继续化疗。随访2~3年,患儿情况良好。结论:儿童头面部局限性LCH容易误诊,应作为头颈肿块的重要鉴别诊断;手术切除联合辅助化疗,治疗效果良好。

    2021年03期 v.35;No.503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

    王慧芳;于博;赵文君;刘静;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右侧喉返神经后方(Ⅵb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PTMC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是2020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章,共计1884例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PTMCⅥb区淋巴结转移率为10.8%(203/1884),转移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45岁,男性,右叶肿瘤直径≥0.5 cm,侵出包膜,Ⅵa淋巴结转移。结论:对PTMC有Ⅵb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行包含Ⅵb区淋巴结在内彻底的淋巴结清扫。

    2021年03期 v.35;No.503 245-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0K]
  • 鼻窦及颅底气化程度与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相关性分析

    蔡芳宇;董栋;赵玉林;

    目的:探讨鼻窦及颅底气化程度与自发性脑脊液鼻漏(SCSFR)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SCSF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评估CT平扫所表现的鼻窦及颅底气化程度,比较分析包括额气房、蝶筛气房(Onodi气房)、蝶窦外侧隐窝、前床突气化和后床突气化在内的影像学特征的有无及分型在SCSFR组(病例组)和鼻中隔偏曲组(对照组)的差异。结果:107例SCSFR患者,共发现瘘口108处,好发部位为筛窦42处(38.89%),其次为嗅裂40处(37.04%),蝶窦23处(21.30%),额窦3处(2.77%)。病例组Onodi气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5,P<0.05),分级与SCSFR的发生存在线性关系(Z=3.345,P<0.05),Onodi气房的级别越高,SCSFR发病的可能性越高。对于蝶窦外侧隐窝,Ⅲ型蝶窦外侧隐窝的发生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8.725,P<0.05),蝶窦外侧隐窝的分级与SCSFR的发生存在线性关系(Z=3.578,P<0.05),蝶窦外侧隐窝气化的级别越高,SCSFR发病的可能性越高。病例组额气房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05),其分级与SCSFR的发病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Z=0.503,P>0.05)。病例组前床突气化及后床突气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分级与SCSFR之间均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结论:SCSFR的最好发部位为筛窦,其次为嗅裂;蝶窦外侧隐窝过度气化和Onodi气房的发生与SCSFR发病密切相关。

    2021年03期 v.35;No.503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 15例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析

    姚丹丹;张鹏;娄卫华;

    目的:探讨喉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15例喉神经鞘瘤患者中,肿瘤位于杓会厌皱襞4例,杓区4例,杓间区3例,室带2例,声带1例,声门下1例。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行喉部肿物切除术,其中4例经颈外入路切除肿瘤,11例经口入路切除肿瘤。结果: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低沉;5例术后声嘶好转,但未完全恢复;1例随访至49个月因食管癌去世,随访期间未见复发;余8例未见异常。随访13~80个月,患者均未见原位复发及异位复发。结论:喉神经鞘瘤临床表现各异,一般预后良好。手术径路的选择与喉神经鞘瘤的部位及大小密切相关,若喉神经鞘瘤在内镜下暴露良好,可选择经口低温等离子切除肿瘤;对于声门下双侧神经鞘瘤,可分两次手术切除肿瘤,必要时可先行气管切开。

    2021年03期 v.35;No.503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及超声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孙可敏;何秀丽;郭玲玲;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及超声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CLN)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方法:经手术病理确定为PTMC,并预防性清扫CLN的患者185例,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分析其肿块大小、形态、回声、纵横比、边缘、是否突出包膜、结节的位置、有无钙化及钙化类型的超声特征及性别、年龄、单发/多发及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特征与CLN转移(CLNM)的关系。结果:185例PTMC患者中,CLNM患者55例,转移率为30.0%。在单因素分析中,PTMC的CLNM与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是否突出包膜、钙化类型及单发/多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纵横比、边缘、内部回声、结节位置、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肿块大小、单发/多发、突出包膜、性别及年龄均为CLNM的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显示,当年龄取值49.5岁、肿块大小取值4.8 mm为诊断截点时,诊断试验约登指数取得最大值。结论:当PTMC患者出现男性、≤49.5岁、肿块大小≥4.8 mm、多发及突出包膜的危险因素时,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对其进行预防性CLN清除。

    2021年03期 v.35;No.503 260-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8K]
  • 单侧聋患者健侧耳纯音听阈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史亚男;王巍;陈晨;孙桂兰;张静平;陈鱼;

    目的:了解单侧聋(SSD)患者健耳听力情况,分析影响其听力下降因素,为SS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9例SSD患者健耳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根据SSD患耳病程长短不同分为0~6个月组(14例)、>6~12个月组(17例)、>12~18个月组(15例)、>18~24个月组(26例)、>24~30个月组(10例)、>30~36个月组(7例),将各组的纯音气导平均听阈进行比较;以SSD患者不同发病年龄分为21~30岁(18例),>30~40岁组(24例)、>40~50岁组(30例)、>50~60岁组(17例),与年龄相匹配的听力正常组的纯音气导平均听阈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性别、侧别、SSD患者发病年龄、耳聋病因、患耳耳聋病程与纯音气导平均听阈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随着患耳耳聋病程的增加,SSD患者健耳纯音气导平均听阈随之增加。随着患者发病年龄的增加,与听力正常者比较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D患者发病年龄和患耳耳聋病程与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具有相关性。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SSD患者的重视程度,保护健耳听力,改善聆听效果以提高生活质量。

    2021年03期 v.35;No.503 264-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经验与教训

  • 儿童支气管异物合并纵隔皮下气肿危重病例临床分析

    温鑫;史静;黄爱萍;左路杰;王亚芳;权珊;宋英鸾;

    <正>支气管异物合并纵隔皮下气肿患儿临床上并不少见,大部分患儿随着异物取出,气体逐渐吸收,得以康复,但部分支气管异物患儿合并严重纵隔皮下气肿,加之异物堵塞一侧支气管,影响患儿呼吸功能,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现回顾我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异物合并纵隔皮下气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7例伴有上气道梗阻Ⅲ度及以上表现的危重患儿,旨在为提高对该病的救治措施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支气管异物合并纵隔气肿患儿68例,其中7例为危重患儿,表现为Ⅲ度及以上上气道梗阻。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岁1个月~8岁,平均2.25岁;病程2~9d,平均5.57d。

    2021年03期 v.35;No.503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内镜下隐蔽切口治疗颌面部良性肿瘤

    李慧林;谢马先;麦合巴·阿布来提;张志飞;

    <正>内镜手术一般适用于存在自然体腔的部位,如卵巢手术、胆囊手术、结肠手术等~([1-2])。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医师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得以改变,特别是微创外科概念被广泛接受和普及。而且,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手术器械的创新~([1]),一些学者将其用于口咽部肿物切除、唾液腺肿瘤切除、颈淋巴清扫术、髁突骨折辅助固定等治疗~([3-6])。因颌面部外在瘢痕会影响患者的美观,故一些学者采用隐蔽的发际或耳屏前切口以求减少术后瘢痕,但对于距离切口较远的肿物,则很难做到术野良好的暴露和肿物完整切除~([7-9])。李云霞等~([10])采用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治疗颊部良性肿物,张大明等~([11])采用内镜辅助下经耳屏前入路切除颌面部良性肿瘤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根据肿物的不同部位采用内镜下不同位置的隐蔽切口切除颌面部良性肿物3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021年03期 v.35;No.503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病例报告

  •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诊断甲状腺T细胞淋巴瘤1例

    戴圣道;王丹妮;冯玉成;周永;李涛;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36岁,数年前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发现颈前明显肿大2个月。外院就诊查甲状腺彩超提示甲状腺肿大,回声不均匀,桥本甲状腺炎可能性大,右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FT3、FT4、T3、T4正常,TSH 6.82μIU/mL,TGA 915.5IU/mL,TPO-Ab>1027IU/mL,CEA正常,细针穿刺提示桥本甲状腺炎可能性大。近两周来,患者出现吞咽梗阻感,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8年11月来我院就诊。体检:甲状腺右侧叶Ⅲ度肿大,左侧叶Ⅱ度肿大,质硬,无压痛,不能移动,无血管杂音。双侧颈部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

    2021年03期 v.35;No.503 272-273+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综述

  • 聋病基因诊断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预后中的价值

    张会敏;陈森;孙宇;孔维佳;

    <正>先天性聋是全球最常见的致残病因,其中遗传性因素约占6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刘军等(2019)报道全球有近70万听障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其中我国超过7万例。然而,临床上发现不同遗传学背景患者CI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存在差异,即使同一致聋基因患者CI术后效果亦存在明显差异,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1]。因此,如何准确甄别预后效果差的患者成为CI术前评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不同致聋基因(或突变类型)致聋机制差异性的角度,分析归纳常见致聋基因或相同致聋基因不同突变类型耳聋患者的CI术后疗效,旨在为耳鼻喉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指导和参考。

    2021年03期 v.35;No.503 274-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 声治疗在慢性主观性耳鸣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孙慧颖;冯国栋;高志强;

    <正>耳鸣是指没有外界声源时被感知到的声音,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前者占耳鸣的绝大多数(以下所述"耳鸣"均指主观性耳鸣)。耳鸣的患病率为11.9%~30.3%~([1]),且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70~80岁为发病高峰,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耳鸣会引起一定的社会心理问题,部分患者因在嘈杂环境中言语识别率下降而拒绝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1%~5%的患者描述耳鸣对生活有灾难性的影响~([4])。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将耳鸣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通常将耳鸣持续存在>6个月作为慢性耳鸣的标准~([5])。

    2021年03期 v.35;No.503 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综合征性耳聋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刘梦婷;张天虹;

    <正>据2006年全国第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国共有听力残疾人数2780万,占总残疾人数的33%,已成为仅次于肢体残疾的第2大致残原因~([1])。其中遗传是引起耳聋的最主要因素,占50%~70%~([2])。遗传性耳聋又可根据是否存在其他系统的病变分为综合征性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和非综合征性耳聋,分别占30%和70%~([3])。SHL除具有耳聋的临床表现外,还存在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异常,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有视网膜色素变性(Usher综合征),眼底病变、肾功能减退(Alport综合征)等,现已报道的SHL有400余种,大部分SHL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

    2021年03期 v.35;No.503 285-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