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专家论坛

  • 难治性内耳病研究现状与未来对策

    王秋菊;余力生;杨仕明;

    难治性内耳病是指经现有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后仍不能达到良好疗效的系列内耳疾病谱。该疾病谱发病因素多样,表型异质性高,分型特征不清、致病机制不详,预后转归多样,难以精确定义。难治性内耳病在内耳病总人群中占重要比例,至今未得到系统总结、提炼和深入研究。本文首次明确提出了难治性内耳病的理念、定义和范畴,并就难治性内耳病的研究现状、面临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我们将见证更多新质的创新技术与新药物应用于难治性内耳病的治疗领域,为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2025年03期 v.39;No.551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临床诊疗圆桌论坛

  • 难治性内耳病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王秋菊;余力生;王大勇;马鑫;孙珊;张甦琳;陈钢钢;冰丹;张剑宁;静媛媛;柴人杰;高云;郑宏伟;关静;张娇;田耀华;程林;王慧;王洪阳;陈正侬;李春燕;侯昭晖;蔡跃新;严庆丰;陈玉鑫;

    <正>王秋菊:随着生物信息学及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内耳疾病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创新,智能长期内耳给药系统的迭代优化,难治性内耳病(refractoryin-nereardisease,RIED)的新型精准诊治策略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进一步厘清难治性内耳病的定义与范畴、病因与机制、方法与对策,我们邀请了国内致力于RIED诊治研究的部分专家学者,就RIED的范畴、疾病分型谱系建立、临床面临问题与挑战、大数据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预测评估体系的研发以及创新技术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圆桌讨论,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前沿的进展和重要的启迪。

    2025年03期 v.39;No.551 191-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2K]

难治性内耳病

  • 糖尿病母亲子代高危儿听力水平研究

    张娇;赵明慧;丁海娜;史伟;兰兰;王秋菊;

    目的:分析糖尿病母亲子代高危儿的听力结局,尤其是孕前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2组亚型对应子代高危儿的听力水平,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24年6月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行听力学诊断评估的母亲孕期有糖病史的儿童的基本特征与听力水平。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共纳入285例母亲孕期有糖病史的儿童(570耳),发现310耳存在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发生率为54.39%(310/570)。其中,孕前糖尿病组ABR平均阈值为(50.01±29.29) dB HL,而妊娠期糖尿病组儿童ABR平均阈值为(44.13±26.19) dB HL。按听力损失程度分类,孕前糖尿病组儿童的听力损失程度较妊娠期糖尿病组更重(χ~2=10.000,P=0.019)。结论:母亲糖尿病史可能是其子代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之一,且母亲孕前已患糖尿病的子代听力损失风险较孕期糖尿病组可能更高,提示临床实践中需重视该类儿童的听力监测与随访管理,以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听力健康。

    2025年03期 v.39;No.551 202-206+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 突发性聋伴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PSM疗效分析

    赵晓惠;马肃威;崔庆轩;张娇;王大勇;王秋菊;

    目的:总结分析突发性聋伴发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探究糖尿病是否影响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并寻找突发性聋伴糖尿病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同一时段939例突发性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伴发糖尿病组(79例)和非糖尿病组(860例)的基线特征与发病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按照1︰2的比例匹配初始听力水平和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基线特征,得到73例伴发糖尿病组和144例非糖尿病组数据,比较匹配后2组间治疗有效率;继而基于匹配后纳入的全部217例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疗效,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其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伴发糖尿病组患者占8.40%(79/939),与非糖尿病组患者比较,其年龄更大(中位数分别为39,53岁),伴发高血压比例更高(分别为43.04%、1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后,伴发糖尿病组(58.90%)临床疗效较非糖尿病组(47.92%)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性聋伴发糖尿病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纳入年龄、HDL-C和INR 3个变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聋伴发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高血压比例更高,是否伴发糖尿病对住院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2025年03期 v.39;No.551 207-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加巴喷丁治疗特发性耳闷的初步探索

    刁桐湘;韩秋宏;马鑫;静媛媛;韩琳;余力生;

    目的:耳闷胀感作为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约为1.4%,特发性耳闷即为病因不明的耳闷。本研究通过探讨加巴喷丁治疗特发性耳闷的疗效,试图揭示特发性耳闷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9月以耳闷为主诉就诊的患者48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专科体检、纯音测听、声阻抗等检查。最终19例明确病因,29例诊断为特发性耳闷,失访7例,余下22例患者依据是否使用加吧喷丁分为给药组(12例,予加巴喷丁规律治疗3~6周)和对照组(10例,未予用药)探索耳闷效果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用药组12例患者中2例耳闷完全消失,9例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耳闷无变化;对照组10例患者中2例耳闷消失,1例自觉减轻,余下7例患者耳闷无明显变化,用药组耳闷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参考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对其评分,用药组耳闷得分由用药前的2.83降至用药后的1.51。结论:加吧喷丁能够有效减轻特发性耳闷患者的耳闷症状,提示特发性耳闷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痛及中枢敏化相关。

    2025年03期 v.39;No.551 214-217+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7K]
  • 鼓室注射神经节苷脂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

    王梦圆;董琦;徐玉芹;李亚秀;刘晶;李杰;朱文燕;佘万东;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鼓室注射神经节苷脂在难治性突聋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入选发病在11~42 d、经常规治疗无效、平均听阈(500~4 000 Hz)>60 dB的突发性聋、年龄18~65岁的患者120例,前瞻性平行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按照中华医学会推荐方案(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鼓室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2组同时口服银杏提取物和胞磷胆碱片。治疗结束2周后复查听力,对2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29.51%,试验组有效率为54.24%(P<0.01)。对照组平均听阈改善了11.57 dB HL,试验组平均听阈改善22.50 dB HL(P<0.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联合鼓室注射神经节苷脂较单纯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疗效好,并且治疗越早,疗效更佳。

    2025年03期 v.39;No.551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 中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突聋患者伴或不伴眩晕/头晕对听力转归的影响研究

    单长硕;吴萧男;谌国会;高云;王秋菊;

    目的:分析中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眩晕/头晕的发生率,探讨眩晕/头晕对中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突聋患者听力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22年12月住院的697例单侧突聋患者,年龄18~60岁,PTA≥50 dB HL,且发病14 d内。依据突聋患者住院病历资料判定是否伴有眩晕/头晕,听力损失程度参考2021年WHO分级标准,分为中重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和全聋组,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中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突聋患者伴有眩晕/头晕与未伴有眩晕/头晕听力转归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分析697例单侧中重度至全聋突聋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男382例,女315例,平均年龄(40.8±11.0)岁。中重度至全聋听力损失突聋患者伴有眩晕/头晕比例分别为18.4%、35.7%、47.9%和76.4%,中重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和全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重度至全聋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痊愈率分别为28.2%、25.2%、18.2%和1.9%,总有效率分别为72.8%、83.5%、86.7%和78.0%,中重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和全聋组在痊愈率(P<0.001)、显效率(P<0.001)、有效率(P=0.026)和无效率(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伴眩晕/头晕突聋患者的痊愈率在中重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和全聋组与不伴眩晕/头晕突聋患者的痊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仅在极重度组与不伴眩晕/头晕的突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住院治疗后,伴眩晕/头晕的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在中重度突聋患者的4 000和8 000 Hz,重度突聋患者2 000~8 000 Hz,极重度突聋患者500~8 000 Hz,全聋患者2 000~8 000 Hz的最终听力阈值与不伴眩晕/头晕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及以上突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越高,伴发眩晕/头晕的比例越高。眩晕/头晕的突聋患者高频听力恢复较差,痊愈率显著低于不伴眩晕/头晕的患者。

    2025年03期 v.39;No.551 223-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爆震性听力损失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曹扬;吴萧男;李进;王洪阳;王秋菊;

    目的:探讨爆震性听力损失(blast-induced hearing loss, BI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统计分析耳内科病房收治的爆震接触后突发听力下降患者与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 sudden hearing loss, ISHL)患者的临床特征、检验指标、听力水平、疗效。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9例爆震组(BIHL)患者与117例对照组(ISHL)患者。BIHL组平均年龄(39.07±14.49)岁;男45例,女14例;爆震后14 d内入院患者21例,超过14 d入院患者38例;单侧发病33例,PTA为(50.30±28.85) dB HL,双侧发病26例,PTA为(44.54±26.22) dB HL。ISHL组单侧发病112例,PTA为(56.28±14.19) dB HL,双侧发病5例,PTA为(56.25±35.14) dB HL。BIHL组14 d内入院治疗有效率31.8%,ISHL组14 d内有效率77.0%。结论:BIHL由高强度噪声暴露导致,住院治疗总有效率低于ISHL,且治疗时间窗更短,因此应更加注重预防。

    2025年03期 v.39;No.551 228-232+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突发听力下降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疗效分析

    王华;吴萧男;关静;张娇;王大勇;王秋菊;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患者突发听力下降的临床特征、听力学转归以及药物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因突发听力下降住院治疗的77例(117耳)的双侧LV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患者依据Valvassori标准确诊并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听力学转归及治疗疗效,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1)入组患者年龄为4~37岁;首次听力波动年龄为0~24岁,平均年龄为5.8岁;男女比例接近(男37例,女40例)。单侧与双侧突发听力下降的比例为1.0︰1.2,其中右耳单侧下降更为常见(64.9%)。(2)发病诱因包括:无明显诱发因素(48.1%)、头部外伤史(24.7%)、上呼吸道感染史(11.7%)、劳累后诱发(11.7%)以及噪声、饮酒和情绪激动各占1.3%。(3)临床症状方面,35.1%仅表现为听力下降,44.2%的合并眩晕,46.8%的合并耳鸣。(4)病程≤14 d的首次突发听力下降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治疗有效耳中,极重度或以上听力损失占93.0%,治疗后平均听阈改善32 dB HL。治疗前68.9%的患者存在低频气骨导差,治疗后增至76.1%;17.6%患耳低频骨导阈值提升≥15 dB HL,治疗无效耳组中有7.3%出现骨导阈值改善。(5)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在首次听力波动年龄、病程及听力波动的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突发性听力下降的药物治疗效果受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及听力损失严重程度的影响。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尤其是病程≤14 d且首次突发下降的患者疗效最佳。听力损失严重的患者,尤其是极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对治疗反应较为敏感。药物治疗对气导阈值和骨导阈值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其中对骨导阈值的提升值得进一步探索。

    2025年03期 v.39;No.551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3K]
  • 单侧听损的听力学放大干预效果研究

    林泉然;方凯;史文迪;王远;查诗华;李洋;王永华;陈正侬;

    目的:对单侧中至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进行助听放大干预,评估单侧听力损失患者验配助听器后双耳听觉功能恢复的有效程度。方法:研究选取30例一侧耳听力正常、一侧耳中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对其差耳验配助听器,经过半年到1年以上适应训练后,采用汉化版言语空间听觉质量量表(chinese translation of twelve-item version of SSQ,C-SSQ12)、角度识别测试、不同信噪比下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测试(speech recognition score, SRS)和助听听阈测试评估其差耳的助听干预效果。结果:单侧听损患者助听后听阈结果、言语空间听觉质量量表得分、角度识别正确率、在SNR=5和SNR=10时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结果与助听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助听器放大干预对单侧中至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恢复双耳听觉功能具有显著成效。

    2025年03期 v.39;No.551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 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征分析

    张静;郭英;张娇;苏娟;王铭歆;张耕;周慧芳;王秋菊;

    目的:探究影响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在儿童眩晕中的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听力眩晕诊疗中心的眩晕儿童(年龄<18岁)中BPPV的诊断占比,并对BPPV患儿一般资料、病史、首诊科室、受累半规管、治疗、预后及复发等临床特征及共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PV在眩晕儿童中占比为22.8%,不同年龄段眩晕儿童中BPPV占比存在差异(P<0.05),7~12岁组BPPV的确诊时病程较13~17岁组病程长(P<0.05)。72.3%(47/65)的患儿或家属能在就诊初期向医生提供BPPV典型位置性眩晕病史。49.2%的BPPV患儿存在共病(32/65),不同年龄组BPPV患儿存在共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研究进展,儿童BPPV在眩晕儿童中诊断比例及将耳鼻喉科作为首诊科室的比例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儿童BPPV水平半规管的比例提高。BPPV患儿均进行了耳石复位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为12.3%(8/65),存在共病的BPPV患儿组的复发率为21.9%,高于无共病组(P<0.05)。结论:儿童BPPV具有病史不明确、共病比例高、共病患儿易复发、水平半规管受累比例高等临床特点。对于已经诊断为其他眩晕疾病的患儿亦不可忽视BPPV诊断试验,建议在条件允许下对眩晕患儿常规进行位置试验,防止儿童BPPV的漏诊。

    2025年03期 v.39;No.551 243-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 鼓室给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内耳病治疗中的应用

    于书剑;于红;

    鼓室内给药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药物递送手段,在内耳病的治疗中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内耳病包括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和免疫相关性内耳病等,其病因复杂、治疗效果有限,临床诊疗面临诸多困境。鼓室内给药通过绕过血-迷路屏障,提高药物在内耳的局部浓度,显著增强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鼓室内给药的历史发展、作用机制和技术优势,并分析了糖皮质激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在内耳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探讨了鼓室给药在药物吸收、生物利用度、个体化剂量控制及长期疗效等方面的局限与挑战。未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精准医学的进步,鼓室内给药有望在内耳病的治疗中实现更高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2025年03期 v.39;No.551 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 以后半规管裂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颞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及文献复习

    邓东舟;胡颖;冰丹;

    本文报道1例颞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所致后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以眩晕、耳鸣、听力下降为首发表现,CT提示乳突及后半规管骨质破坏,术后患者听力前庭症状消失。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较为罕见,以该患者为例对该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进行探讨,并行文献复习。

    2025年03期 v.39;No.551 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论著—临床研究

  • 儿童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现年龄和途径以及病因分析

    胡艳玲;夏忠芳;姚聪;

    目的:探讨儿童迟发性聋的发现年龄和途径及其病因,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出生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并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66例病史完整、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耳聋基因检测完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对患儿在年龄组别、检出途径、听力损失程度间分布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年龄7个月~12岁,以3岁以上居多。(2)途径分别为:发现听力异常就诊23例(34.85%),因语言落后就诊21例(31.82%),体检发现15例(22.73%),因中耳炎就诊被发现7例(10.61%);体检发现集中在≤1岁或3~6岁。(3)其中56例双耳听力损失的程度为轻度至重度不等,3岁以内以重度及以上居多;不同发现途径在听力损失程度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听力或语言问题就诊的患儿,其听力损失多为中重度及以上,且比例显著高于经体检或中耳炎就医的患儿。(4)病因分析:GJB2基因致病性突变21例(31.82%);大前庭水管综合征9例(13.64%),其中7例与SLC26A4基因突变相关;有新生儿期听力损失高危因素8例(12.12%);幼儿期重症感染高热后逐渐语言丧失1例(1.52%);单侧耳蜗神经发育不良1例(1.52%)。结论:迟发性聋在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不容易及时发现,其病因与耳聋相关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耳聋的高危因素相关。全面开展儿童期的听力以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指导家长观察孩子听力反应和语言发育,特别加强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儿童的随访,有利于迟发性聋的早期发现。

    2025年03期 v.39;No.551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经验交流

  • 鼻唇沟贯穿皮瓣修复鼻前庭良恶性病变术后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郭彤彤;葛思彤;单思娇;刘美杉;王富禹;姜宪;

    目的:探讨鼻唇沟贯穿皮瓣对鼻前庭良恶性病变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前庭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鳞状细胞癌4例,黑色毛痣2例,慢性增生性炎性病变1例,均用邻近鼻唇沟皮瓣修复鼻前庭内外侧壁术后的组织缺损。结果: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鼻前庭挛缩,鼻孔狭窄,术后鼻通气功能良好。结论:鼻前庭良恶性病变术后组织缺损,进行术前个体化的鼻唇沟皮瓣设计,对于颌面部外观的维持、鼻前庭框架的保护、术后鼻通气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年03期 v.39;No.551 265-26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鼻内镜治疗小儿上颌窦感染性黏液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张海港;朱慧娥;樊明月;

    目的:报告1例儿童上颌窦感染性黏液囊肿,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患儿,男,3岁9个月,因鼻塞流涕3个月就诊。平时有脓涕,偶尔鼻涕带血。体检:右侧鼻腔红色肿块,鼻道完全阻塞。CT、MRI考虑右侧鼻窦占位。血常规:白细胞4.76×10~9,CRP<0.5 mg/L。鼻内镜下开放扩大上颌窦口,切除部分囊肿造袋。结果:随访未见脓性分泌物,恢复良好。结论:上颌窦感染性黏液囊肿增强CT或MRI可见典型的环形强化影,内镜下引流和造袋手术疗效肯定。

    2025年03期 v.39;No.551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病例报告

  • 儿童扁桃体术后反复出血介入治疗成功1例

    赵媛;朱晶;魏苗;赵昱;

    患儿,男,10岁4个月,以“扁桃体术后19 d,反复呕血11 d”入院。19 d前外院行内镜下双侧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融切、双侧扁桃体窝下极缝合术,11 d前出现反复呕血,伴一过性乏力及腹痛,诊断:(1)呕血待查:扁桃体术后出血?上消化道出血?;(2)急性中度失血性贫血。入院第1、3天,患儿2次突发大量呕血,均>1 000 mL,唇面色苍白,乏力,失血性休克。出血迅猛,可自行终止,急诊检查不能窥见明确出血点,双侧扁桃体窝下极缝线在位。急诊行消化内镜未见明显异常,扁桃体、腺样体术区未探及明显出血点,颈部CT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急诊DSA引导下经皮选择性颈外动脉介入治疗术,术中见面动脉起始部约5 mm造影剂外溢,植入弹簧圈栓塞。术后患儿再未发生活动性出血,随访2个月生活如常。

    2025年03期 v.39;No.551 272-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综述

  • 味觉诱发电位仪的研制和应用进展

    周小林;刘剑锋;

    人类的味觉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感知功能,近年来,大脑味觉诱发电位作为客观评估味觉功能障碍的可行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味觉诱发电位信号的主要特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记录和处理技术,以及味觉诱发电位在许多重要应用领域的科学进展和相关性。特别是,味觉诱发电位被用于研究食物摄入对中枢的影响和味觉障碍,这些问题可能影响认知和人格,或可能是神经障碍发作或进展的潜在指标。基于这些原因,本文介绍并分析了使用味觉诱发电位作为味觉障碍客观监测技术的一种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的最新科学结果和未来的挑战。

    2025年03期 v.39;No.551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乙醛脱氢酶2型在头颈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颖;伍韬玮;程坦;韩萍;

    酒精是头颈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乙醛脱氢酶2型(ALDH2)是人体内重要的酒精代谢酶,主要功能是将人体内的乙醛代谢成无毒的乙酸。已有研究证实ALDH2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干扰体内酒精代谢速度从而增加罹患头颈恶性肿瘤的风险,而高水平的ALDH2表达则有利于增强头颈恶性肿瘤免疫及改善预后。本文旨在对ALDH2与头颈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25年03期 v.39;No.551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