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专家论坛

  • 音调异常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

    庄佩耘;胡园佳;兰琳琳;邹嵩;

    音调异常是多种嗓音疾病的常见表现,其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声带张力、质量的变化以及喉神经肌肉功能的异常等。本研究旨在探讨音调异常相关疾病的生理机制及诊疗方法,为临床音调异常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39;No.54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蜗神经缺陷患儿听觉植入相关问题

    张治华;陈见清;

    蜗神经缺陷(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 CND)指的是蜗神经纤细或者缺失,研究发现其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发病率约为18%。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听觉干预效果个体差异较大,本文就CND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025年01期 v.39;No.549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论著—临床研究

  • 不同月龄GJB2基因p.V37I突变婴幼儿听力变化趋势分析

    高杉;文铖;于一丁;李悦;邓琳;阮宇;谢锦各;黄丽辉;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GJB2基因p.V37I突变婴幼儿听力变化趋势。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GJB2基因p.V37I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患儿54例(108耳),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听性脑干反应、听性稳态反应、声导抗等听力学检测。根据患儿不同月龄分为3组:A组为≤3个月共26例、B组为>3~≤6个月共17例、C组为>6个月共11例。对3组ABR反应阈值、听力程度、ASSR四个频率平均反应阈值、ASSR 500、1 000、2 000、4 000 Hz各频率反应阈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患儿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2~27个月,中位年龄4个月。3组ABR反应阈值由低到高依次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组高于A组(P=0.006)。3组确诊为听力损失占比依次为34.61%、50.00%、63.64%,3组听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A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以听力正常占比最高(65.39%),C组以轻度听力损失占比最高(45.46%)。3组ASSR四个频率平均反应阈值由低到高依次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组高于A组(P=0.002)。3组ASSR各频率反应阈值由低到高均为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500 Hz时C组高于A组(P=0.003)与B组(P=0.015),1 000 Hz(P=0.010)与2 000 Hz(P<0.001)时C组均高于A组,4 000 Hz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JB2基因p.V37I突变婴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听力损失发生率增加,且听力损失程度加重,听力进展以500、1 000、2 000 Hz为主,提示应定期随访,警惕听力变化。

    2025年01期 v.39;No.549 10-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MAGIC纯音筛查法在3~6岁儿童听力筛查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崔庆佳;葛芳;韩任杰;闫瑾;文铖;李悦;代欣;黄丽辉;

    目的:探讨多选择听觉图形交互式(multiple-choice auditory graphical interactive check, MAGIC)纯音筛查法在3~6岁儿童听力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66例(732耳)3~6岁儿童采用MAGIC纯音筛查法、筛查型DPOAE和声导抗进行听力筛查,比较3种筛查方法的配合度、筛查时长、通过率及筛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1)配合度:MAGIC纯音筛查法为98.6%,筛查型DPOAE为99.5%,声导抗筛查为100%,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筛查时长:MAGIC纯音筛查法为(116.3±59.1) s,筛查型DPOAE为(27.2±19.7) s,声导抗筛查为(24.6±14.6) s, 3者及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通过率:MAGIC纯音筛查法为64.7%,筛查型DPOAE为65.4%,声导抗筛查为69.3%,3者及两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差异性:MAGIC纯音筛查法和筛查型DPOAE(P=0.827>0.05)及声导抗(P=0.653>0.05)筛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筛查型DPOAE和声导抗筛查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AGIC纯音筛查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能够综合反应出被筛查儿童的听力水平,可在3~6岁儿童听力筛查中推广应用。

    2025年01期 v.39;No.549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回顾性分析63例前庭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王琦;尹根蒂;张姝琪;黄绮玲;李凌伟;黎志成;曾祥丽;

    目的:回顾性分析63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听觉及前庭功能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前庭神经炎患者63例,均符合2022年Bárány协会前庭神经炎的诊断标准,总结纯音测听、耳蜗电图、视频眼震图、双温实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完成比及异常比。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血炎症指标及脂代谢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前庭神经炎患者纯音测听双耳听力正常50例,双侧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8例,单侧轻度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5例。耳蜗电图完成56例,其中双耳-SP/AP幅值比≥0.4为3例,单耳幅值比≥0.4为5例。双温试验完成为55例,且55例CP值均大于30%。vHIT完成30例。cVEMP完成46例,oVEMP完成22例。4项前庭功能检查全部完成17例。可判断损伤范围的患者49例,其中单侧前庭上神经损伤27例,单侧前庭上、下神经损伤21例,单侧前庭下神经损伤1例。前庭神经炎患者血中性粒细胞值(P<0.001)、淋巴细胞值(P<0.005)、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P<0.001)、载脂蛋白A1(P<0.001)、胆固醇(P<0.001)、高密度脂蛋白(P<0.01)、低密度脂蛋白(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指标是前庭神经炎患者的危险性因素,OR值分别为中性粒细胞值1.81(1.38~2.37,P<0.001)、血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2.11(1.41~3.16,P<0.001),载脂蛋白A1是前庭神经炎患者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004(0.001~0.042,P<0.001)。结论:部分前庭神经炎患者耳蜗电图结果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存在隐性听力损失。中性粒细胞值、淋巴细胞值、血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载脂蛋白A1、与前庭神经炎发病相关。其中中性粒细胞值、血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2025年01期 v.39;No.549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人工耳蜗植入术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前庭功能的影响

    丁映辉;李玲;叶放蕾;王乐;

    目的:比较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 CI)术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 LVAS)患者及正常结构的极重度聋患者前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28例LVAS和内耳结构正常拟行单侧CI的双耳极重度聋患者,比较2组CI术前术后双温试验、骨导诱发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 cVEMP)、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 oVEMP)、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 v-HIT)参数,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术前,LVAS组和对照组患者双温试验、v-HIT、oVEMP的P1及N1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S组较对照组cVEMP P1更短[(13.41±0.71)ms vs (16.28±0.89)ms,P<0.000 1];N1更短[(19.83±0.54)ms vs (28.18±1.56)ms,P<0.000 1];波幅更高[(123.60±83.80)μV vs (73.92±79.85)μV,P=0.049 4];oVEMP波幅更高[(16.60±13.87)μV vs (9.96±10.47)μV,P=0.028 5]。在CI术后,LVAS组及对照组双温试验异常率增高(25.00%vs 57.14%,P=0.028 8,32.14%vs 82.14%,P=0.000 3);v-HIT结果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AS组cVEMP及oVEMP引出率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VEMP引出率降低(96.42%vs 64.28%,P=0.005 2),oVEMP引出率降低(96.42%vs 57.14%,P=0.000 9)。LVAS组引出的患者中cVEMP P1缩短[(13.40±0.71)ms vs (10.30±0.60)ms,P<0.000 1];N1缩短[(19.86±0.53)ms vs (18.97±1.33)ms,P=0.004 7];振幅降低[(124.50±84.86)μV vs (64.35±61.57)μV,P=0.001 0];oVEMP波幅降低[(15.92±13.03)μV vs (9.16±9.20)μV,P=0.009 9],对照组较术前oVEMP N1延长[(11.73±0.91)ms vs (13.35±2.60)ms,P=0.019 6],其余VEMP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LVAS患者较对照组双温试验和v-HIT结果并无显著差异,但对于声刺激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更加敏感。CI术后2组的半规管低频区功能受损,而高频区功能基本不受影响。CI术后LVAS组耳石器的功能受影响较对照组更小,可能与LVAS患者扩大的前庭水管充当了内耳第三窗等因素有关。

    2025年01期 v.39;No.549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基于MR神经成像定量评估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及周围淋巴结

    刘丽华;黄慧敏;冀晓东;王巍;胡明;

    目的:探讨MR神经成像定量评估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及周围淋巴结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实验设计,纳入32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基于MR神经成像技术采集双侧面神经MR高分辨薄层图像,测量双侧面神经不同节段(包括迷路段、膝状神经节、水平段、垂直段、茎乳孔段、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直径以及耳周、腮腺淋巴结的定量指标(数量、最大淋巴结的长短径)。采用配对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双侧面神经直径、周围淋巴结定量指标差异。结果:面瘫侧膝状神经节、茎乳孔段、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直径明显大于健侧(均P<0.05),但迷路段、水平段、垂直段直径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面瘫侧耳周淋巴结的数量明显多于健侧(P=0.001)。结论:MR神经成像可定量评估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结构变化:膝状神经节、茎乳孔段、腮腺段主干、颞面干及颈面干增粗;同时发现患侧耳周淋巴结数量增多。上述发现可辅助评估疗效、判断预后。

    2025年01期 v.39;No.549 29-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突发性聋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陈一博;安云芳;赵长青;索利敏;

    目的:炎症已被证实在突发性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寻找突发性聋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血清NLR的差异性,检验NLR对突发性聋发生及预后的预测效能,以期对突发性聋的临床诊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96例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为病例组,以及同期收治的96例诊断为声带息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数据均在入院后收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独立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突发性聋发生的概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估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多因素逻辑回归结果显示,高水平NLR(OR2.215;95%CI 1.597~3.073;P<0.001)与突发性聋的发生独立相关,高龄(OR 1.036;95%CI 1.009~1.067;P=0.012)、高水平FIB(OR 2.35;95%CI 1.176~4.96;P=0.019)是突发性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这3个因素进行森林图及列线图的绘制,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低水平NLR(OR 0.598;95%CI0.439~0.816;P<0.001)与突发性聋的良好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升高的NLR可作为预测突发性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制作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力;降低的NLR与突发性聋预后良好显著相关。

    2025年01期 v.39;No.549 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个体AHI变异及体液迁移的影响

    李鸿光;张博文;廖健宏;施云瀚;李彦如;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在前后半夜测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 AHI)变异较大。可能与睡眠时卧位导致的体液再分布有关。方法:纳入成人受试者89例。在入睡前和清醒后测量4围(颈围、胸围、腹围及小腿围)。完成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并根据整夜睡眠期中点划分前后半夜,计算分夜AHI。分析AHI变化与4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纳入单纯打鼾者20例,OSAHS患者69例,中位AHI=22.6(11.8,47.3)次/时。较入睡前,清醒后对照组颈围无显著性改变(P=0.073),其余3围降低(P=0.006,P=0.038,P<0.001)。OSAHS患者组颈围升高(P<0.001),其余3围降低(P<0.001,P<0.001,P<0.001),以小腿围改变最为显著40.0(37.1,42.0) cm~38.0(35.8,40.5) cm。比较于前半夜,后半夜总AHI、仰卧位AHI、NREM期AHI均显著降低(P=0.010,P=0.031,P=0.001),侧卧位AHI、REM期AHI无显著改变(P=0.988,P=0.530)。进一步分析发现,胸围增加与NREM期AHI、仰卧位AHI及仰卧位NREM期AHI减少有显著关系(P=0.036,P=0.072,P=0.034),侧卧位AHI减少与腹围增加有显著关系(P=0.048)。此外,本研究发现小腿围变化值与AHI变化值呈负相关(R=-0.24,P=0.048),而颈围变化与AHI变化呈正相关(R=0.26,P=0.03)。结论:后半夜睡眠的胸围、腹围及小腿围较睡前降低,颈围升高。AHI、仰卧位AHI和NREM期AHI降低;胸围的增加与NREM期AHI、仰卧位AHI及仰卧位NREM期AHI减少有关。OSAHS患者存在夜间AHI变异性,且夜间AHI变异性可能与睡眠时体液的转移有关。

    2025年01期 v.39;No.549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高分辨率CT联合MRI对内耳畸形的诊断及评价

    刘亮亮;张昆;王冰;杨琦;徐蕾;郝雁;徐辉;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对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内耳畸形患者的HRCT及MRI资料,行内耳结构、面神经管的CT、MPR、CPR重建及内听道MRI斜矢状位重建,对内耳畸形进行归类,并评估面神经管及蜗神经发育情况。结果:82例内耳畸形患者中双侧对称、双侧非对称、仅单侧内耳畸形分别为49例、11例和22例,其中IP-Ⅱ、前庭导水管扩大及前庭、半规管畸形的占比分别为42.96%、18.31%及19.72%,占据前3位;50例耳蜗畸形中仅3例为单独存在的耳蜗畸形,其余均伴不同程度的其他畸形。行MRI检查的67耳病例中有26耳(38.81%)伴听神经发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 CND),且不同类型的内耳畸形伴CND发生率不同;142耳中有28耳(19.72%)伴面神经管异常。结论:HRCT联合MRI对于准确区分内耳畸形类型和有效评估面神经管及蜗神经发育情况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有利于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2025年01期 v.39;No.549 47-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论著—研究报告

  • 16S rRNA基因测序下探索腺样体局部微生物菌群

    袁洛花;刘海兵;李文丽;彭中华;马玉玲;邹剑;

    目的:通过分析腺样体局部微生物菌群,探讨“病原体储存库”假说。方法:在70°鼻内镜引导下,用无菌拭子采集受试者腺样体隐窝内分泌物,送至实验室提取样本DNA后进行标准细菌16S全长测序分析。结果:在物种水平上测得腺样体隐窝内排前3位的微生物菌群是多杀巴氏杆菌(18.78%),具核梭杆菌(11.42%),肺炎链球菌(9.38%)。结论:腺样体局部微生物菌群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包含了来自口腔及消化道的微生物菌群,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腺样体是“病原体储存库”这一假说。

    2025年01期 v.39;No.549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 慢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季蕾;卢友琪;刘琪;静媛媛;余力生;

    目的: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真菌感染的检出率、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共419例患者资料。结果:在纳入419例患者中,真菌培养阳性者71例(16.9%)。(1)好发年龄以51~60岁及>60岁为主(47例,66.2%);曲霉菌属阳性率最高(48例,11.4%),其次为念珠菌属(14例,3.3%)。(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0.8%)培养出真菌的比例显著高于中耳胆脂瘤患者(4.9%)。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局部治疗后真菌检出率显著升高(47.0%vs 13.6%)。(3)分离的真菌菌株绝大部分为野生型,对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最高(97.2%)。(4)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手术中使用加入了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碘仿纱条填塞外耳道,术后3周时与真菌培养阴性患者的鼓膜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vs 97.7%)。结论:慢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真菌感染好发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更为常见,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局部治疗是慢性中耳炎患者合并外耳道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离的真菌菌株对抗真菌药物整体敏感性较高。因此,对老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患者,应避免滥用局部抗生素治疗,积极进行真菌相关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加用抗真菌药物。

    2025年01期 v.39;No.54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pT3N0期喉鳞癌的临床治疗策略

    刘川;马玮;王志海;李彦仕;潘敏;曾泉;胡国华;

    目的:探讨pT3N0期喉鳞癌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22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0例pT3N0期喉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部分喉切除术与全喉切除术,单纯手术与手术+术后放疗分别对声门型及声门上型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08例声门型患者中,部分喉切除术组和全喉切除术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疾病特异性生存(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 DSS)、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184、0.010、0.051,均P>0.05);单纯手术组和手术+术后放疗组的OS、DSS、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214、0.251、0.003,均P>0.05)。38例声门上型患者中,全喉切除术组的OS显著高于部分喉切除术组(Log-rank=7.338,P=0.007);全喉切除术组的DSS和DFS有高于部分喉切除术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895、1.792,均P>0.05);手术+术后放疗组的DFS显著高于单纯手术组(Log-rank=7.172,P=0.007),但2组的OS、D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0.010、0.876,均P>0.05)。结论:对于声门型pT3N0期喉癌患者,部分喉切除术与全喉切除术疗效相当,单纯手术与手术+术后放疗的疗效相当。对于声门上型pT3N0期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可提高生存率,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但仍需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分析证实。

    2025年01期 v.39;No.549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 中文版RSS-12量表评价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喉咽反流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卞朝荣;周鹏;神平;臧云鹏;刘稳;

    目的:探讨中文版RSS-12量表评价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喉咽反流性疾病(LPRD)的疗效。方法:纳入100例喉咽反流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富马酸伏诺拉生(20 mg、qd)治疗,对照组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bid)治疗,持续12周。本次研究中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RSI、中文版RSS-12及RF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中文版RSS-12、RSI、R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抗酸治疗后8周、12周中文版RSS-12、RSI均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0~8周,中文版RSS-12、RSI对症状的变化尤其明显。治疗后12周RF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酸治疗12周后,根据中文版RSS-12,观察组80%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64%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根据RSI,观察组90%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84%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组治疗后12周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伏诺拉生可明显改善喉咽反流的症状和体征,其治疗效果不劣于质子泵抑制剂。与RSI比较,中文版RSS-12可作为我国LPRD的临床诊断的新的筛查工具。

    2025年01期 v.39;No.549 66-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国产鼻腔填充海绵与国外进口产品纳吸绵在鼻窦开放术后的临床对照研究

    刘升阳;李涛;孙淑娟;于鹏;屠燕怡;肖力绵;万玉柱;史丽;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创新型国产可降解鼻腔填充海绵与纳吸绵在鼻内镜手术后止血效果及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共纳入患者3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分别使用2种海绵进行鼻腔填塞。通过比较2组患者填塞后24 h内无出血率、填塞后48 h无出血率、头鼻部位疼痛评级、鼻眼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安全性指标,评估2种材料的止血效果、舒适度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填塞后24 h无出血率均为73.33%,填塞后48 h无出血率均为0(100%),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填塞后不同时间段头鼻部位疼痛评级均为Ⅰ级(100%),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填塞当天试验组“喷嚏”评分为(0.73±1.03)分,低于对照组的(2.27±1.67)分,(P=0.007);填塞后48 h的试验组“喷嚏”评分为(0.67±0.98),低于对照组的(1.67±1.18)分,(P=0.019)。试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在筛选期、填塞后7 d、填塞后1个月、填塞后3个月进行鼻内镜检查量化评分(Lund-Kennedy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之间实验室其他检查指标均正常。结论:创新型国产可降解鼻腔填充海绵在鼻内镜手术后的鼻腔填塞中,不仅提供了与进口材料相当的止血效果,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是一种经济实惠且有效的鼻腔填塞材料选择。

    2025年01期 v.39;No.549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经验交流

  • 全耳内镜中耳手术恢复不良处理经验分享

    王健艳;常改华;张权照;陈愈彬;

    目的:探讨全耳内镜中耳手术后恢复不良发生情况及对策。方法:对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全耳内镜中耳手术302例(315耳)患者,术后1、3、6个月及1年分别进行疗效评估,了解鼓膜愈合不良、听力恢复不良等情况的发生率、可能原因、处理对策及效果。结果:随访恢复不良患者共28例。鼓膜愈合不良14例,门诊耳内镜鼓膜贴补治疗后10例愈合,成功率约71.4%。中耳胆脂瘤或粘连性中耳炎术后鼓膜再发内陷粘连4例,自行咽鼓管吹张后1例内陷袋完全恢复,2例患者维持鼓膜内陷程度未再进展,1例无效者选择再次手术治疗,有效率为75.0%。听力下降无改善或加重8例,均进行二次手术探查,7例二次手术后听力改善,有效率为87.5%;8例术后存在听力下降无改善或加重的患者中:有4例术后一直为C型或B型鼓室图,经咽鼓管吹张后听力不能提高进行二次手术探查,二次手术后听力改善;2例听骨方位调整后听力改善;1例鼓膜外移者,手术将鼓膜内移后听力改善;1例鼓室硬化进行二次手术但仍再发硬化,听力改善不佳。术后外耳道再发瘢痕闭锁1例,患者不愿再次手术。术后迟发性面瘫1例,予以药物保守治疗后面瘫恢复。结论:鼓膜贴补及咽鼓管吹张是简易而有效的早期门诊处理方法。对于部分预后不良的患者,及时的二次手术探查是安全、有效的。全耳内镜下中耳手术后规律复查有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恢复不良的病例。

    2025年01期 v.39;No.549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病例报告

  • 上颌窦及侧颅底腺样囊性癌切除、颏下岛状瓣修补硬颚1例

    高鹏翀;王赛;罗扬拓;赵宁;谭学新;闵钟云;魏宏权;

    腺样囊性癌是好发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了1例病变累及蝶窦、蝶骨翼、翼腭窝、颞下窝和硬腭等结构的巨大颅底腺样囊性癌,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Ⅰ期修补术区缺损,配合术后放疗,患者预后良好。

    2025年01期 v.39;No.549 84-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甲状腺内胸腺癌1例

    赖小龙;许贞菊;吴策;王小雅;周学燕;邱杰;

    甲状腺内胸腺癌(intrathyroid thymic carcinoma, ITT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肿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根治性手术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术后是否辅以放化疗,尚无明确结论。本文报道1例ITTC患者,分析该病例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ITTC的临床表现、诊疗及预后。

    2025年01期 v.39;No.549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综述

  • 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基础研究进展

    刘博;凃雅琴;吴楠;肖红俊;

    头颈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靶向化疗是针对头颈肿瘤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但是,许多抗癌药物难以在肿瘤中达到有效浓度,并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因此,如何高效递送抗肿瘤药物、提升其治疗效果并降低其对全身和局部的不良反应,是靶向药物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脂质体因其独特的特性,包括两亲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低毒性等,而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在头颈肿瘤不同治疗方式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以期为头颈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选方案。

    2025年01期 v.39;No.549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稿约

    <正>《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原名《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连续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入选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耳鼻咽喉科学类T2级期刊,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湖北十大有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入选期刊。被美国Medline、PubMed Central(PMC)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2025年01期 v.39;No.549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下载本期数据